项目名称:伪狂犬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gp50基因克隆与表达
单位名称:四川农业大学
单位地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联系人:郭万柱
邮政编码:625014
电话号码:0835-2242344
传真号码:--
项目来源:--
项目规模:--
研发时间:--
价格:--
产量:--
合作方式:--
市场风险:--
成果简介:首次选用闽A株作为国内PRV代表株,建立其基本的酶切图谱;比较了闽A株与部分国内外毒株间的差异;探讨了其与流行病学间的关系,发现了闽A株不是由美国或其它欧洲国家传入,而是本地固有的或台湾传入的,当然也有可能台湾的PRV是由大陆传入的。本研究表明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在伪狂犬病病毒研究中是一种毒株鉴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工具。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建立了32P标记DNA探针检测PRV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检测到10pg的PRV DNA)和特异性(不与其他毒株和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反应),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PRV提供了一种灵敏、可靠的方法。本研究首次将PRV闽A株和MⅢ株DNA经Bam HI酶切后,通过“鸟枪法”将其基因组片段克隆到质粒pBR322和pUC19中,构建了PV基因文库。同时通过Southern转印杂交首次确定了PRV闽A株Bam HI的Kpn I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从而为今后用国内PRV毒株构建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利用PRV构建通用载体、确定某个基因编码区与PRV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也为用核酸探针杂交技术诊断伪狂犬病提供材料,因为用克隆的基因片段标记探针诊断伪狂犬病,它不仅可以克服整个基因组做探针而导致敏感度和特异性降低的缺点,而且还可以省去提取病毒DNA的麻烦。克隆和鉴定了PRVgp50基因,构建了gp50基因全长测序用质粒,并对部分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与国外的报道一致,从而证明克隆的gp50基因是正确的。将包含gp50基因的2.1kb和1.6kb DNA片段经修饰后克隆到质粒pGJP—5中,经酶切鉴定获得正向插入的嵌合质粒pGBT50—36和pGBT50—S2。通过磷酸钙共转染技术,与痘苗病毒天坛株进行同源重组构建了表达PRVgp50的重组痘苗病毒。以上各项研究在国内尚属首镒,有的在国际上亦属首次报道,如PRV闽A株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建立、物理图谱的确定、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利用痘苗病毒天坛株作载体表达伪狂犬病病毒gp50等。上述研究工作是我国首次对伪狂犬病病毒进行的较深入的研究结果,为今后在我国深入研究PRV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伪狂犬病的诊断、预防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也有着实际意义和价值。